7 | 肝功4项 | 谷丙转氨酶(ALT):是检查肝脏损害最灵敏的检查项目;谷草转氨酶(AST):肝脏、肌肉及心肌损害时升高;谷氨酰转肽酶(GGT):最常用于筛检肝脏机能障碍、肝硬化及酒精性肝损害;碱性磷酸酶(ALP):增高时多为肝胆、骨骼及甲状旁腺疾患; | √ | √ |
8 | 肾功能三项 | 尿素氮、肌酐、尿酸;用于肾功能评价,测定肾功能损害程度及估计预后;血尿酸增高对高尿酸血症、痛风有诊断意义。 | √ | √ |
9 | 血脂4项 | 总胆固醇(TCHO)、甘油三酯(TG)、高密度脂蛋白(HDL-C)、低密度脂蛋白(LDL-G);了解脂肪代谢情况,是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。 | √ | √ |
10 | 载脂蛋白2项 | 载脂蛋白A1、B,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。 | √ | √ |
11 | 空腹血糖 | 评价人体空腹状态下糖代谢是否正常,评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是否达标。空腹血糖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和最重要指标。 | √ | √ |
12 | 尿常规 | 该项检查是筛查泌尿系统疾病简单并且准确的方法,如糖尿病、肾炎等疾病也可在该项检查中出现异常改变 | √ | √ |
13 | 血常规 | 许多全身性疾病可以从该检查中发现早期迹象。例如,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;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疾患,而贫血时表现为红细胞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偏低。 | √ | √ |
14 | 便常规 | 性状、颜色、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虫卵 | √ | √ |
15 | 甲胎蛋白(AFP) | 通过测定血清中的AFP值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(筛查肝癌时最好配合腹部B超检查)。 | √ | √ |
16 | 癌胚抗原(CEA) | 是一种针对腹部消化系统的广谱肿瘤标志物。 | √ | √ |
17 | 癌抗原19-9(CA19-9)(电发光) | 用于 胰腺癌、各种消化道肿瘤、肺癌、乳腺癌的筛查,妇科肿瘤也有部分增高。 | √ | √ |
18 |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T-PSA) |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酶,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少。前列腺癌患者正常腺管结构遭到破坏后引起血清PSA含量升高,但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PSA也可轻度升高。 | √ | |
19 |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F-PSA) |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疾病之间的PSA浓度分布有一定西安体检代检的重叠性(4-10ug/l),故前列腺癌早期单测PSA诊断意义不大,若联合F-PSA检测,用F-PSA/ T-PSA的比值对判断前列腺肿瘤的性质有重大的价值。若F-PSA>25%提示为良性前列腺病变,若F-PSA<25%会有高风险的前列腺癌。 | √ | |
20 | 癌抗原153(CA153 | 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,临床上将CA15-3测定作为原发性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。 | | √ |
21 | 癌抗原125(CA125) | 是重要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。卵巢癌具有早期无明显症状、生长迅速,容易扩散的特点,往往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出现并发症时才被患者发现,但已属晚期。癌抗原125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 | | √ |
22 | 男性性激素4项 (电发光) | 男性激素是指促卵泡生成激素(FSH)、促间质细胞激素(ICSH)、催乳素(PRL)和睾酮(T)四种激素;检测内分泌是否正常。 | √ | |
23 | 女性性激素4项(电发光) | 孕酮(P)雌二醇(E2)促卵泡生成素(FSH)促黄体生成素(LH)。 | | √ |
24 | 甲状腺功能3项 |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(F-T3)电发光。促甲状腺素(TSH)电发光。游离甲状腺素(F-T4)电发光。 | √ | √ |
25 | 超敏C反应蛋白(hs—CRP) | 超敏C反应蛋白(hs—CRP) 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, 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。 | √ | √ |
26 | 微量元素5项 | 铁(Fe)镁(Mg)铜(Cu)钙(Ca)锌(Zn) | √ | √ |
27 | 铅(Pb) | 铅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,相反哪怕是极少的铅摄入,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,尤其表现在其严重影响人体的认知功能和神经行为的健康发展。 | √ | √ |